临海市构建专职社工职业化体系打造专业化队伍
|
||||||
|
||||||
临海市着力构建专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全方位把握专职社区工作者招录、培育、管理和使用,严把入口、厚植骨干、规范管理,为现代社区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该市建有33个社区,常住人口21.2万人,配有专职社工387名,提前完成每万社区常住人口配备专职社工数达18名的目标任务。 一、严格选任关口,吸纳优秀人才。一是社工编制纳入编办管理。从2015年开始,由市委编办单独建立社工编制,将人员身份确定为独立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各社区人数配备按照标准予以保障,目前已核定专职社区工作者编制人数396人。二是公开招聘严把招录关。参照公务员的招考程序,以“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通过发布招聘公告、网上报名、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录用、上岗培训等环节,注重在社会工作人才、应届大学生、优秀专职网格员、优秀退伍军人等群体择优录用。2022年共设置岗位18个,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150名。三是科学配置优化人员素质。在岗位配置上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做到专岗专用,人岗相宜。目前全市社工平均年龄3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95%,持证213人,持证率55%,总体呈年轻化、专业化趋势。 二、拓宽培育渠道,强化队伍建设。一是业务培训促能力提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邀请杨发祥、童志锋、唐有财、马丽华等国内知名教授前来授课。同时,注重思想政治建设,特邀党校教授解读省党代会精神,并参观党史馆和警示教育馆,使社工在思想和业务上实现齐头并进。二是专业帮教助个人成长。实施“名师优学”计划,选送一批专职社工前往“社会工作名家工作室”学习深造。委托街道社工站优选本地优秀的社区负责人作为帮教导师,对社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融入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目前已培训3批次120人,领办项目8个。三是一线实战变全科社工。通过制定社区工作清单、三项清单等,让专职社工由“专岗、专能”转变为“全科、全能”,一人多岗全面掌握全科业务,真正实现服务居民“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使专职社工在传统的前台窗口服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人力下沉到社区中,在社区网格中面对居民、处理问题,激活网格化社区治理效果。 三、拧紧制度链条,规范人员管理。一是建立管理机制。2015年1月,在全省率先出台《临海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从人员配备、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方面将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纳入规范化和职业化管理。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将人员工资与社区工作经费进行剥离,每年的社区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标准报财政列入预算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执行“三岗十八级”薪级标准,对取得本科文凭的再增资一档,在年底发放考核奖时以新进社工年收入为基数进行兜底,分别按各职务系数发放,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再按1.2系数发放,并将持证社工每月300元、400元和600元的职业津贴单独列入保障。三是完善成长激励。密切关注专职社工的成长与发展,选树省级社区工作领军人才5人、最美社区工作者2人,台州市社区工作领军人才2人、最美社区工作者3人。畅通晋升渠道,2022年首次面向专职社工招录事业单位人员1名,真正使优秀社工在职有激励,上升有通道。(编辑:张侠 审核:池作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