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区探索打造“小区hui客厅”“1+5+X”建设模式
|
||||||
|
||||||
近年来,椒江区以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小区hui客厅”“ 1+5+X”建设模式,打造集基层党建、自治共治、民生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社区治理平台,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科学谋划,统筹“小区hui客厅”规划设置 一是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居民活动用房、物业用房、社区用房等空间资源,通过改建、扩建等方式打造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在地化“小区hui客厅”。如新景社区怡景名苑小区通过积极挖掘小区架空层,荣华社区繁荣家园小区则通过共享业委会和物业用房,解决了“小区hui客厅”的场所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区Hui客厅”51个。二是合理规划服务半径。本着集约、就近、便民的原则,合理规划“小区hui客厅”服务半径,充分体现“小区hui客厅”的公共空间属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增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三是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印发《椒江区“小区hui客厅”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按照标准化、品牌化、在地化的要求,统一“小区hui客厅”各项基本服务功能。同时,指导各“小区Hui客厅”因地制宜增设个性化服务,充分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如港湾社区结合儿童活动需求,打造具有绘本阅读、益智操作及手工DIY等六大空间的亲子型”小区会客厅”,累计推出“宝宝绘七一”等特色活动27场,服务家庭290余个。华城社区针对辖区青年人比例高的特点,探索建立首个青年议事厅,创新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相关经验被《中国青年报》报道。 二、广泛发掘,夯实“小区hui客厅”人才储备 一是购买专业性人才资源。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机构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社工参与“小区hui客厅”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为各类活动策划、行动方案实施、居民能力建设、多方资源链接等注入专业性力量。如白云街道引进椒江区零距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小区hui客厅”的管理,打造社区服务新亮点,多次收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截至目前,已有艳阳天、零距离、蒲公英等5家区内外注册专业社工机构参与“小区会客厅”的运行。二是挖掘潜在性人才资源。立足社区,面向居民,充分挖掘具有议事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专业技能和服务意愿的各类人士,通过搭平台、组队伍,以“工作坊”、“系列沙龙”等形式,让他们投身“小区hui客厅”的管理实践,为社区治理支招献策。如海门街道景元“小区会客厅”,挖掘8名退休教师及在职党员轮流上岗开设“四点半课堂”,已累计提供儿童照料、课程辅导700余人次,受到业主一致好评。三是开发志愿性人才资源。根据“小区hui客厅”的发展需求,以本小区为基础,组建涵盖社区巡逻、矛盾调解、环境保护、小家电维修等领域的志愿者队伍,建立适当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全区共有近550支志愿队伍,1万多名志愿者,全年累计志愿服务10万余次。 三、多方联动,凝聚“小区hui客厅”建设合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利用基层党组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联合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社区党员成立党支部,为“小区hui客厅”的发展举旗定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化解小区物业管理等棘手问题,取得实效。如新景社区紫薇花园小区在职党员张广平,通过“闪光党愿汇”了解“小区会客厅”健身器材需求后,将自己家中一整套7件健身器材捐赠给“小区会客厅”。二是强调部门联动。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单一部门无法解决的难题,引导各社区依托“小区hui客厅”这一平台开展仪式协商,通过多方联动促成问题解决。三是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小区hui客厅”的公众号和微信群,引导居民开展线上讨论,解决上班族无时间参与社区治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扩大社区治理的有效参与范围,实现线上工作对线下工作的全覆盖、深融合。 四、健全制度,确保“小区hui客厅”管理有序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属地化原则,明确街道和居委会的管理责任,在充分吸纳民意的基础上,形成“小区hui客厅”的各项管理制度,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完善评估制度。制定出台《椒江区“小区hui客厅”运营评估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针对“小区hui客厅”的发展情况,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小区hui客厅”进行评星定级,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三是夯实保障制度。将“小区hui客厅”的特色建设和长效运营纳入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以第三方评估为基础,建立与特色建设、长效运营直接挂钩的经费保障制度。对建设、运营突出的进行“加星升级”,同步提高经费保障;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摘星降级”,相应核减相关经费。 五、完善服务,激发“小区hui客厅” 高效运行 一是共建协商议事的新平台。针对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依托“小区hui客厅”的协商议事厅、纠纷调解厅等平台,“聚众智、汇合力、解民忧”,动员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培育自治意识,提高自治能力。2021年,葭沚街道借助“小区会客厅”发放《治理意见征求表》600余份,征集并移交违章违建、通讯信号差、路面交通堵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96个,目前已解决83个。二是打造亲民服务的新窗口。开展广泛调研,挖掘居民服务需求,探索外输型公共服务向居民直接递送和内生性小微服务唾手可得的新机制,把“小区hui客厅”打造成亲民、便民的家门口服务站。三是拓展美好生活的新空间。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邀请专业化的指导老师,培育音乐、舞蹈、烘焙等彰显生活品质的文娱团队,做到每个“小区hui客厅”都有自己的特色团队、特色活动,满足广大居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编辑:何思澄 审核:李渊婷)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