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温第3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台州市民政局: 2022- 10- 24 08:33 来源: 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

陈小敏、陈云夫、陈瑶、张明辉、吴艳芬、陈云峰等6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关爱农村“新型”留守儿童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的建议》(温第31号)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深入研究提案内容

我们认真研究了你们的提案,你们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和意见: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学校教育功能的弱化”和“社会负能量的影响”等原因,“新型”留守儿童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成为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具体意见:一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继续加大力度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农村地区学校应增设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二是青少年心理服务项目化运行。对存在心理危机和疾患的儿童,要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投入专门资金、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三是开展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对家长开展关于儿童教育的培训,尤其要多开展关于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以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四是营造“正确对待手机”氛围。规范儿童有度合理地使用手机,开展各种活动加强对学龄儿童告别手机的宣传。五是成立“假日托管学校”。各县市区以小区或村为单位,成立假日托管学校,组建假日托管服务小队,对新型留守儿童及家庭离异儿童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招募志愿者,对这帮儿童开展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抚慰、安全教育等综合服务。六是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合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把农村新型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社区学校、教师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宣传,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积极采纳所提意见

你们对关爱农村“新型”留守儿童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你们所提的意见建议,有的已经推进实施,有的将吸收采纳到下一步工作中。

(一)关于青少年心理服务项目化运行。你们提出的“对存在心理危机和疾患的儿童,要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投入专门资金、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在市级层面,台州团市委联合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机制,组建以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为主的青少年心理促进行动专家组,全面开展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帮扶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在县市区层面,由共青团、教育、卫健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学校辐射式设立相应工作专班,推进青少年心理关爱专项行动,如临海市在矛调中心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中心”,专设心理健康服务窗口。在乡镇(街道)级层面,依托综治中心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护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织密集排查、监测、干预、援助为一体的守护网络。并开展青少年心理行为健康问题预警征象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实行心理健康问题三级干预机制。对一般心理问题,学校及时与家长沟通,主动消除隐患;对严重心理问题,学校引导家长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对重大心理问题,制定心理危机应急处置预案,学校采取一定保护措施,要求家长立即带学生到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同时,对非在校青少年,由所在乡镇(街道)通过基层网格员进行排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正面干预。对于筛查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已实现 100%评估、100%干预。除此之外,温岭市关工委筹资30余万,建成了情绪梳理室、测试与训练室、家庭治疗与团队辅导室、沙盘咨询室、个体咨询室、音乐治疗区、安全屋等近300平米的标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区“阳光心港”,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打造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专门化机构。配有专职心理教师,并聘请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李伟健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李伟博士等知名教授组成专家指导团队,为中小学生、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万多人次,多名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了疏导和启迪。玉环市关工委致力打造由131名心理咨询师、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志愿者组成的“心灵花园”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团队,根据不同群体的心理需求,聚焦学生、家长、教师三个维度,先后推出“翩翩心助”“大白行动”“沃土壤计划”8个系列公益项目,通过检测评估、识别预警、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给予专业、精准的教育、帮扶和关爱,助建和谐亲子、师生关系,以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筑起美好温暖、生机蓬勃的心灵园地。三门县关工委心理健康关爱团由13名持证心理咨询师组成,积极参与学生和家长心理疏导。

(二)关于开展家长培训学校。你们提出的“定期对家长开展关于儿童教育的培训,尤其要多开展关于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以提升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关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我市一直致力于推进村(社区)家长学校建设,办好线上线下家长学校,目前“台州网上家长学堂”平台注册家庭66万户,各级“家教微课堂”、“父母学堂”等微信群每周为家长带去在线讲座。开展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成立了台州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以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为时机,举办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及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明确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于离异有教育失当、配合不力的父母,依托“强制亲职教育”平台及时劝诫制止、批评教育。目前,已举办市县两级心理健康大讲堂 287 场,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线上线下服务青少年人数20.9万余人。

(三)关于成立“假日托管学校”。你们提出的“各县市区以小区或村为单位,成立假日托管学校,组建假日托管服务小队,对新型留守儿童及家庭离异儿童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招志愿者,对这帮儿童开展必要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心理抚慰、安全教育等综合服务”,我市依托儿童之家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四点钟学校”、“暑期度假班”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儿童之家创建的实践路径,强化顶层设计,注重机制建设,出台《台州市儿童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2022年台州市创建示范型儿童之家实施方案》。把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列入市政府民生事项目,2022年在全市推进180个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任务,切实解决留守、流动、困境儿童家庭教育、监管缺失等问题。目前已在学校、企业、村(社区)建成333个示范型儿童之家,其中省级示范型儿童之家26家,市级示范型儿童之家78家。2021年各县(市、区)按照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任务数及创建经费不低于3万元/家的标准落实经费共948.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共投入890.9万元,自筹资金57.9万元。在儿童之家运行过程中,各地精心打造“一家一特色”、“家家有亮点”的儿童之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体育、艺术、阅读、社会实践、科学体验等活动,每月开展2次以上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覆盖村(社区)80%以上的留守、困境儿童。

(四)关于通过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合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你们提出的“把农村新型留守儿童和离异家庭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政府、社区学校、教师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宣传,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我市积极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三责共担格局。凝聚全社会监护力量,建立家庭、学校,以及其他社会主体的三责共担体系。从实际出发,制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三年实施方(2020-2022年)》,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着重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心理关爱保护平台列入2021年台州市第三批“牵肠挂肚”改革项目,与台州新闻综合频道合作推出《健康诊疗室》节目,与台州文化生活频道合作推出《阿福讲健康》,与台州综合广播合作推出媒体心理咨询节目《心理门诊室》,结合公交移动电视宣传精神卫生科普知识,开设《二院健康直播间》专栏,每半月一次直播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网站等载体,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心理行为问题,营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此同时,规范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向社会公众开放“12320”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去年7月升级为全省统一的“96525”心理援助热线,近30名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咨询团队7*24*365天向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累计接线量达7000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建设,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并通过“告别手机”等系列进校园宣传活动,营造正确对待手机氛围。

三、全力抓好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借此机会,向你们通报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近况。近

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聚焦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方面,建强未成年人工作网络,强化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动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筑牢孤困、留守儿童兜底保障

一是全面落实救助保障政策。对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准确掌握各类儿童分布区域、家庭组成等基本信息,实现儿童信息“一人一档”动态化、精准化管理。目前我市共有机构供养孤儿87人,社会散居孤儿172人、困境儿童8852人等全部纳入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保障率达100%。为全市6216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信息档案,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机构孤儿全市平均养育标准从2021年2134元/月·人提至目前2324元/月·人,社会散居孤儿、困境儿童提至1909元/月·人,低保家庭儿童在享受低保政策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再补贴366元。2021年全市共发放特殊儿童群体保障资金7307.81万元。

二是全方位履行监护职责。组织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对留守儿童中的无户籍儿童、无人监护儿童、父或母无监护能力儿童、失学辍学儿童四类重点对象进行干预帮扶。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参与监护照料,与监护缺失儿童建立“一对一”关爱帮扶,采取“临时妈妈”“代理妈妈”等措施,为监护缺失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在全市范围内优化提质儿童福利机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现市、县未保中心全覆盖。完善儿童监护制度,积极履行 《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赋予的长期监护、临时监护、指定监护等职责。

三是聚焦孤残儿童,扎实开展康复服务。实施0-18周岁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累计完成医疗康复服务201例。依托儿童福利机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等资源优势,与浙江省康复医院合作,对贫困家庭重病和残疾儿童开展“添翼计划”康复项目。该项目在原来优先保障全市7-18周岁低保、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或重病儿童的康复需求的基础上,拓展至普通困难家庭,为更多有康复需求的儿童提供集中养育康复服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心理应对能力,有效缓解相关家庭背负的经济和精神双重压力,该项目已累计为367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支持。

(二)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一个工作机制:即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我市调整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或调整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人员会,设立了未保办公室。召开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台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台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台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下阶段重点工作》等文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向。

二是健全一张工作网络:构建覆盖市、县、乡镇(街道)、村(社)的四级服务阵地。市级层面,投入近300万元改建1200平方米的台州市未成年人发展中心(台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打造“两个中心”实体运营平台,引入现代公益组织研究与评估中心、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弘培公益慈善协会、时光社等未成年人服务公益机构,打磨、输送未成年人品牌项目,为全市有需求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关怀、生活帮扶、成长关爱等服务。县(市、区)层面,2019年至今,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已相继在市、县民政部门设立,进行实体化运行,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开展相关活动。乡镇层面,设立38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新建83家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优先向社会组织购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运营。每年市县民政部门均投入超过70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或公益创投,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热情。村社层面,建设2012家儿童之家。

三是建立一支工作队伍:全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人员队伍,在市、县层面建立了由宣传部等21个单位组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设立未保工作联络员,在乡镇(街道)安排了130名儿童督导员,在村(社)安排了3469名儿童主任。通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定期探访等途径,建立未成年人关护预警机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系列培训活动,指导广大村(居)儿童主任提升业务素质、提高关爱服务技能,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强化监护主体责任意识、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四是搭建一个工作平台:为解决儿童成长的烦恼、打破儿童生活的困境、提升儿童家庭的幸福三大服务需求,破解困难儿童发现不及时、求助渠道不畅、救助资源碎片化三大难题,建设“益童护”台州市儿童救助保护服务应用,整合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儿童救助保护资源,健全儿童需求、预警、响应机制,实现需求一键预警、服务清单一键生成、政府部门一键协同、社工机构一键参与、社会资源一键链接,解决困境儿童、特需儿童的生活困境和成长烦恼,提升儿童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益童护”系统录入儿童9054人,儿童从业人员3544人,各县(市、区)协同部门110个,已完成儿童主任上门探访关爱15968单,形成9054张守护清单。在原来场景基础上,今年迭代升级特需未成年人关爱一体化关护场景。以涉罪未成年人关护转化为实破口,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重犯率、行政违法率,提升转化率、协同率、就业率,打通民政牵头的6大保护联动量化落地大场景,实现关护闭环。目前,已完成特需未成年人一体化关护应用体系架构、指标体系、协同流程等内容建设,上线“益童护”浙政钉端——“云上亲亲帮扶团”。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村“新型”留守儿童及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民政局    联系人:罗丹

联系电话:88601559       邮  编:318000

台州市民政局

2022年8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