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五届五次党代会第20210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台州市民政局: 2021- 08- 03 14:44 来源: 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

朱丽、金吉、章伟君、江春芳、毛敏红、张素芬、王文琴、马彩琴、王祥云、胡菊英等10位代表:

你们在中国共产党台州市第五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案》(第2021005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巩固党的执政基政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从强化社区建设人财物保障、拓展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方面求完善、出实招、重实效,推动我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党建引领,提高党群服务水平。一是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市委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提升基层党建“三十条”意见,先后下发了《台州市城市基层党建深化提质工作方案》等3个指导性文件,组织开展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等活动,对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实时跟进,社区党建的基础保障明显改善;二是强化基层支部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经费、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支部规范化建设,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三是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椒江、路桥等地积极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红色HUI客厅”“网格党小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3000名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主动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积极认领开展政策宣讲、排查管控、联系服务等志愿服务,在急难险重关头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路桥区路桥街道新安社区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将辖区内业委会、物业、台州银行、博爱医院、华润燃气公司等15家单位纳入社区服务联盟,每月联合不同单位在各小区内开展义诊、文演、隐患整治等活动,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完善机制,健全社区发展政策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几年我市不断完善社区建设政策体系,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城乡社区协商机制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7〕3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7〕44号)等文件,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与分管副市长任组长,18个部门组成的台州市城乡社区建设联席会议的基础上,2018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发〔2018〕10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8〕61号)两个纲领性文件,在深化社区发展的人员、场所、资金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此外,我市连续3年将社区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在考核内容和指标设定上,科学精准地涵盖了人财物基础保障、减负增效、协商成果落地、综合服务体建设等关键环节,同时,每年对全市社区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调研,督促各地将相关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可以说,近几年,我市社区建设在政策层面上和推动工作的制度设计上均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发〔2018〕103号)文件中将社区的经费投入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按照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不低于10 万元,其他县(市)不低于 5 万元标准,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工作经费按照每千户每年 10 万元标准进行保障;市财政每年对椒江、黄岩、路桥三区每个社区补助工作经费 5 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5 万元”。目前市财政将椒黄路三区每个社区的补助工作经费从原先的1.5万元提高到5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也均按照市定的标准落实相关的工作经费。同时,我们也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硬件投入,一方面我市通过社区规划助力社区治理,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未来社区建设,对全市城市社区进行新一轮的规划设计并“一社区一档案”建立清单,推动社区规划落地,目前该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另一方面,设立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加大福彩公益金对社区设施建设的补助,2019年起,我市开展“邻距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目前全市已打造出32个示范型、品牌化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其中椒江、温岭、玉环、三门等地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运营,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品质。

四、提高待遇,提升服务居民能力。一是不断配齐配强专职社区工作者。2018年-2020年,我局指导各县(市、区)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力度,目前各地均已完成招聘工作,并在招聘过程中探索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面向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定向招聘,总计新增招聘657名,目前全市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609名,增长率较2018年初达46%;二是不断提高待遇水平。目前全市按照“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 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其他专职社区工作者年平均工资(不含按规定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分别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 1.3倍、1.1倍、1.0倍”,“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给予每月300元到600元不等的职业津贴”等政策来执行,专职社区工作者人均年收入(去除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后)从4.21万元增长到6.99万元左右,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做好村改社区工作人员清理,我市按照“考录一批、兼职一批、分流一批”的原则,共清理了419名不符合条件的村改社区工作人员,其中原村“两委”成员393名,街道下派编制内工作人员13名,临时聘用人员13名,从源头上让部分不适宜留任对象提前退出换届选举竞选舞台,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我市举办了全市首届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推荐遴选、“和合好班子”评选、“社区暖心故事”先进事迹推荐等活动,选拔并培养了一批本土化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并组织各地社区干部到杭州、宁波等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治理经验,如今年7月,市民政局专门组织8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赴杭州学习,提升治理理念。同时,各地也采取专家讲课、以师带徒、现场实习等方式对新招录的专职社区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五、清理事项,推动社区“减负增效”。针对社区行政任务多、负担重等问题,我市在2014年底连续下发了《关于深入整治社区(村)“牌子多”等问题的通知》(台市委发〔2014〕66号)、《关于做好市直单位涉及村(社区)机构牌子、考核评比、创建达标等事项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台市委办发电〔2014〕115号),对社区的机构牌子、考核评比、创建达标等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改,全市共清理整合机构牌子253项,削减率达到95.7%,清理实物牌子189364块;清理考核评比106项,削减率达到100%;清理评比达标173项,削减率达到100%。2015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行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通知》(台市委发〔2015〕7号)和《关于印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协议书>的通知》(市委办公室通知〔2015〕48号)文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厘清社区工作职责,从源头上推进社区职能归位。2019年,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涉及村(社区)“七多”问题清理整顿的相关要求,我市全面精简规范了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台账资料,将涉村(社区)机构牌子保留至13个,对村(社区)对外挂牌、服务标识牌及上墙制度等开展数次集中清理整改,全市共摘除实物牌子669块,室外服务标识牌7436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7500块,清理上墙制度14098项,通过减任务、给时间,助力社区干部回归本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服务居民、了解社情、化解矛盾上来。

六、加大扶持,推进“三社联动”。一是加快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夯实社区服务载体。2016年,我局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台民〔2016〕26号),加快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到2020年底,我市城乡社区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2967家,备案社会组织21420家,平均每个城市社区17.1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7.5个社区社会组织,初步实现了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互动配合、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培工作,加快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2018年我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工作的通知》(台市委办发电〔2018〕 23号),明确全市社区工作者不限年龄应报尽报,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报考人数和取得证书人数均位列全省第一。近三年,我市持证社工总数从454人增长到1.07万人,三年增量全省第一,每万人拥有持证社工数从0.75增长到17.3人,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比例从17%增长到近60%,为推动“三社联动”奠定了人才基础;三是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为社区提供专业化支持力量。我市着力扶持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具有引领作用的社工机构,涌现了天宜、三门公益谷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民办社工机构,目前,全市社工机构从2018年的21家增长到104家,其中天宜社工服务社在近两年取得突破性发展,其机构布点从玉环拓展到椒江、路桥、温岭,逐步成长为主要面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支持型社工机构,该机构更被CCTV-13《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

七、探索治理新模式,开展市级实验区创建。我市奋发争先,勇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率先在全国开展"市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活动,经材料审核和实地验收,确认椒江区葭沚街道、黄岩区西城街道、路桥区路桥街道等12个实验区完成各项实验任务,在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完善居民自治、推进“三社联动”、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椒江区海门街道从理顺“社区、物业、业主”三者关系入手,探索“红色物业”革命,加强物业企业党组织工作覆盖,建设多功能“小区HUI客厅”,开展“会友朋、汇活动、惠生活”等微服务,以党建引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温岭市新河镇围绕“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促进新村融合”主题,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整合新村资源、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新村治理工作水平,为新村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模式。同时,我市也通过市级实验区创建为争创省级实验区奠定工作基础,目前椒江、临海、温岭3地已入围新一届省级实验区创建,是全省创建成功率最高的地级市。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你们在建议中反映的问题,如社区行政事务繁多、工作队伍力量有待加强、群众自治活动缺乏等。结合你们的建议,我们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施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优化行动。提请市委市政府持续将社区治理列入“两个社会”考核中,并组织开展城市社区治理专项督查调研。推进社区减负,严格落实准入制度,推动社区回归服务职能。逐步将社区无力承担、居民急需的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组织服务途径解决,防止基层政府因无力承接,而向社区下沉下派。做深做实社区“大党委”等共建机制,建立兼职委员、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联席会议等共建制度,动员辖区单位开放资源、履行社会责任。聘请思政、规划、健康、法律、文体等专业人士,探索成立社区服务治理“顾问团”,发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居民骨干等“社区治理合伙人”智囊、纽带和标杆优势,扩充共建服务的内涵和外延。

二是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质行动。以未来社区、“居民会客厅”为理念,参考上海市杨浦区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邀请建筑专家、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到社区空间微更新的经验,以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抓手,推动社区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来释放空间潜能,最大限度地将办公场地转化活动阵地,打造多功能融合的“亲民”公共空间。加速推动社区服务综合体专业化运营管理,结合居民需求,丰富活动项目,全天候对居民开放,增强居民归属感;发动党员、居民志愿者和自治团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其打造成汇集社情民意、激发参与活力的社区共建家园。

三是实施专职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行动。拓宽社区工作者队伍来源渠道、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从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街道(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建立健全“全科社工”学习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全岗通服务项目清单,全面推行专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服务。重点培养和辅导持证社工聚焦居民关切的“小事”、“为难事”,开发设计和接手社区“微治理”项目,以民生微实事形成多方主体共同服务居民的合力,在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的同时,实现社区工作者向服务型、专业型相结合的综合人才队伍转型。

四是实施社区治理和组织能力提升行动。依托和借助社会工作站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专业社工力量向社区、小区转移,用专业化的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大力培育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社区内部文体娱乐自组织向邻里互助、养老照料、社区融合等治理型、公益型组织转化。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福彩公益金的支撑作用,参考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街道设立”四季情”公益创投项目,每年投入100万元引导支持社会团体申报治理、融合、服务等6类社会治理项目,探索建立社区基金会,扩大社会公益创投资金池,引导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牵手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共建活动项目品质。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我市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民政局        联系人:陈慧雪

联系电话:88698287            邮   编:318000

                                                                                                                                                                                          台州市民政局

                                                                                                                                                                                         2021年5月27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