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椒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台州市民政局: 2020- 08- 27 16:05 来源: 市民政局 阅读次数:

丁丹萍、叶仕华、戴笑、孙波、叶习义、郑达、毛正伟、牟永华、徐云娥、罗正义、冯江等11位代表:

你们在台州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椒1号)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巩固党的执政基政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市从强化社区建设人财物保障、拓展社区公共服务、促进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方面求完善、出实招、重实效,推动我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高党群服务水平。一是夯实社区党建基础。市委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提升基层党建“三十条”意见,作为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两清单一项目一述职”和基层党建巡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人、财、物”投入,社区党建的基础保障明显改善;二是强化基层支部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经费、基本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支部规范化建设,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三是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椒江、路桥等地积极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红色HUI客厅”“网格党小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等工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3000名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主动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积极认领开展政策宣讲、排查管控、联系服务等志愿服务,在急难险重关头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路桥区路桥街道新安社区推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将辖区内业委会、物业、台州银行、博爱医院、华润燃气公司等15家单位纳入社区服务联盟,每月联合不同单位在各小区内开展义诊、文演、隐患整治等活动,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二、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社区发展政策体系。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几年我市不断完善社区建设政策体系,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城乡社区协商机制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7〕3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7〕44号)等文件,建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与分管副市长任组长,18个部门组成的台州市城乡社区建设联席会议的基础上,2018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发〔2018〕10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办发〔2018〕61号)两个纲领性文件,在深化社区发展的人员、场所、资金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2019年,我市进一步将社区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在考核内容和指标设定上,更加科学精准地涵盖了人财物基础保障、减负增效、协商成果落地、综合服务体建设等关键环节,同时,加大了常态化督查力度,对全市社区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调研,督促各地将相关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可以说,近几年,我市社区建设在政策层面上和推动工作的制度设计上均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我市就明确了市级福彩公益金每年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社区建设,从政策、机制上保障了城乡社区服务场所经费的落实,目前我市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市、区、街道(乡镇)三级配套,辖区共建单位资助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201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台市委发〔2018〕103号)文件中将社区的经费投入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按照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不低于10 万元,其他县(市)不低于 5 万元标准,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社区工作经费按照每千户每年 10 万元标准进行保障;市财政每年对椒江、黄岩、路桥三区每个社区补助工作经费 5 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5 万元”。目前市财政将椒黄路三区每个社区的补助工作经费从原先的1.5万元提高到5万元,进一步加大了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也均按照市定的标准落实相关的工作经费。同时,我们也加大对社区服务设施的硬件投入,设立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加大福彩公益金对社区设施建设的补助,2019年,市级共计投入720万元,各县(市、区)共计投入3730.6万元社区硬件设施改造经费,社区服务设施达标率从2018年初的65.4%提高到98%,并打造了9个示范型、品牌化的县域社区服务综合体,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品质。

四、提高专职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提升服务居民能力。一是不断配齐配强专职社区工作者。2018年-2019年,我局指导各县(市、区)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力度,目前各地均已完成招聘工作,并在招聘过程中探索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面向持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定向招聘,总计新增招聘452名,目前全市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533名,增长率较2018年初达35.6%;二是不断提高待遇水平。目前全市按照“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其他专职社区工作者年平均工资(不含按规定由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分别不低于当地上一年度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 1.3倍、1.1倍、1.0倍”,“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职社区工作者给予每月300元到600元不等的职业津贴”等政策来执行,专职社区工作者人均年收入(去除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部分后)从4.21万元增长到6.47万元左右,收入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我市举办了全市首届社区工作领军人才推荐遴选、“和合好班子”评选、“社区暖心故事”先进事迹推荐等活动,选拔并培养了一批本土化社区工作领军人才队伍,并组织各地社区干部到杭州、宁波等先进地区学习交流治理经验,如今年7月,市民政局专门组织82名专职社区工作者赴杭州学习,提升治理理念。同时,各地也采取专家讲课、以师带徒、现场实习等方式对新招录的专职社区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有力地提升了城乡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五、开展事项清理整改,推动社区“减负增效”。针对社区行政任务多、负担重等问题,我市在2014年底连续下发了《关于深入整治社区(村)“牌子多”等问题的通知》(台市委发〔2014〕66号)、《关于做好市直单位涉及村(社区)机构牌子、考核评比、创建达标等事项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台市委办发电〔2014〕115号),对社区的机构牌子、考核评比、创建达标等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改,全市共清理整合机构牌子253项,削减率达到95.7%,清理实物牌子189364块;清理考核评比106项,削减率达到100%;清理评比达标173项,削减率达到100%。2015年,我市又出台了《关于实行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通知》(台市委发〔2015〕7号)和《关于印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协议书>的通知》(市委办公室通知(2015)48号)文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厘清社区工作职责,从源头上推进社区职能归位。2018年,根据省市关于开展涉及村(社区)“七多”问题清理整顿的相关要求,我市全面精简规范了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台账资料,将涉村(社区)机构牌子保留至13个,对村(社区)对外挂牌、服务标识牌及上墙制度等开展数次集中清理整改,全市共摘除实物牌子669块,室外服务标识牌7436块,室内功能室指示牌7500块,清理上墙制度14098项,通过减任务、给时间,助力社区干部回归本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服务居民、了解社情、化解矛盾上来。

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三社联动”。一是加快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夯实社区服务载体。2016年,我局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台民〔2016〕26号),加快培育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注册登记城市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258家,备案登记社区社会组织总数4427个,每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社区社会组织16.3个,初步实现了社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互动配合、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大力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培工作,加快提升专职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2018年我市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组织工作的通知》(台市委办发电[2018] 23号),明确全市社区工作者不限年龄应报尽报,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17566人,报考人数总量位列地级市全国第一;取得证书3890人,是过去十年总和的8.6倍,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共有206名专职社区工作者取得了职业证书,为推动“三社联动”奠定了人才基础;三是推动社会工作机构发展,为社区提供专业化支持力量。我市着力扶持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专业、作用明显、公信力强的具有引领作用的社工机构,涌现了天宜、三门公益谷等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民办社工机构,其中天宜社工服务社在近两年取得突破性发展,其机构布点从玉环拓展到椒江、路桥、温岭,逐步成长为主要面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的支持型社工机构,该机构更被CCTV-13《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

七、探索治理新模式,开展市级实验区创建。我市奋发争先,勇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率先在全国开展"市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活动,采取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确立了14个首批市级实验区,并邀请国内社区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建立市级实验区专家联系服务制度,定期为创建工作“把脉问诊”,在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完善居民自治、推进“三社联动”、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如椒江区海门街道从理顺“社区、物业、业主”三者关系入手,探索“红色物业”革命,加强物业企业党组织工作覆盖,建设多功能“小区HUI客厅”,开展“会友朋、汇活动、惠生活”等微服务,以党建引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温岭市新河镇围绕“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治理促进新村融合”主题,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管理社会事务、整合新村资源、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等方面的作用,提升新村治理工作水平,为新村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三门县海游街道建立以“街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居民”线下需求提取机制和“公众参与+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线上智慧响应平台,开发设置智慧党建、信息收集、网上办事、智慧养老、邻里议事等十大板块,有力地推动了社区治理社会化、智慧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你们在建议中反映的问题,如社区行政事务繁多、工作队伍力量有待加强、群众自治缺乏等。结合你们的建议,我们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优化行动。一是深化专项考核办法。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相关要求,设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社区治理考核细则,以考核为抓手,保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标准不降的劲头,推进我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在全市全面推广“社区大党委”“社区治理委员会”等共建共治工作机制,强化党建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相融合,强化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党建共建联建,吸纳居委会、业委会、驻辖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贤能人士等组成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市、县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所驻(联系)街道、社区开展“契约化”共建。三是完善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楼道长”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有机融合。推广椒江红色“hui客厅”经验做法,探索实施“网格恳谈”制度,搭建社区居民沟通感情、议事协调平台。

(二)实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质行动。一是配优社区用房设施。结合社区布局规划编制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在保障社区公益性用房面积充足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达标、布局不合理、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二是构建居民友好型空间。加大对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多方力量,以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客厅”为理念导向,对现有普遍的行政化、阻隔式、边界清晰的社区公共空间进行开放式改造,到2022年底前,争取在全市打造出60个以上有影响、有特色、具有示范效应的社区公共空间。三是要专业化运营管理。针对目前大部分社区空间“门庭冷落”、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我市将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推动社区空间社会化运作或实行“居委会+社会组织”混合管理的模式,在准确调查居民需求基础上,科学设置内部功能和服务项目,建立共享维护机制,促进居社合作长效化、居民互动常态化。

(三)实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行动。一是加强社区工作者招聘录用、规范管理、教育培训及薪酬待遇等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和完善“三岗十八级”薪酬保障制度,按照各地文件标准全面落实解决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特别是针对新建社区主要干部,强化培训和交流学习,通过现场参观、与先进社区结对等形式,帮助其迅速上手社区治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全科社工”学习培训体系,全面推行专职社区工作者“全岗通”服务,按照“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要求,研究制定全岗通服务项目清单,组织全科业务专项培训,确保全科社工全面掌握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三是加强专职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上挂、轮岗、横向交流等形式,推行岗位交流制度,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分层分类的原则,市县两级每年均要组织不少于1次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在提高持证率的基础上,鼓励持证社工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领办特色化的社区民生实事项目。

(四)实施社会组织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机制,发挥好各级社会组织孵化服务平台的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重点培育发展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二是提高居民特别是其中的领袖骨干力量管理社区公共事务、解决社区矛盾问题的水平,推动社区内部文体娱乐自组织向邻里互助、互助养老、社区融合等能够提供社区准公共产品的治理型、公益型组织转化。三是拓宽社区治理资金筹集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挖掘本地资源,通过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捐赠、企业冠名、部门支持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社区治理领域,实现在筹钱、筹人、筹规则的过程中撬动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五)实施小区自治能力提升行动。一是党建引领,打造共建共管格局。推进“红色物业”建设,探索推进社区、业委会、物业企业党建共建,推动党建工作进小区、进业委会、进楼宇(楼道),引导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居民小组组长、党员、优秀老干部等通过法定程序当选为业委会成员,2020年力争创建70个“党建强、服务强”的“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二是法治为先,规范行业运行。健全行业管理法规体系,于今年出台《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在《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业主、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者的权利和义务。三是服务导向,提升自治水平。加强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各职能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小区党组织”的联动调解机制。推行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考评制度,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常态化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信用考评依据。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我市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台州市民政局         联系人:陈慧雪

联系电话:88698287             邮  编:318000

 

台州市民政局

2020年8月1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