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和具体背景。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8周年纪念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 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多起强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国家公祭祭奠谁?
国家公祭网主页,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被强制妇女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去年2月27日通过的法案,明确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日本染指我国,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台湾,此后一直到1945年宣布投降,日寇在中华大地肆虐,烧杀掳掠,无所不用其极。其间被日军屠杀的都应成为公祭对象。
怎样参与国家公祭?
灾难的历史,理应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规格举行公家公祭,更需大家一起参与。12.13日,我们可以为遇难者同胞送上一篇悼文或几句祭语,用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悼念;也可以打开电视、广播或网络,随时关注公祭日活动。此外,当天应尽最大可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公祭仪式虽然短暂,但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铭记,更多的应该是责任与担当。